1. 首页
  2.   - Événements
  3.   - 《夜因月而明》主题艺术展

《夜因月而明》主题艺术展

展出日期:2023年9月14日 至 11月24日

摄影师黄晓亮即将在2023年球季于新中法大学带来其独特的摄影作品。

《无题 – 第20150909号》,创作于2015年,黄晓亮作品

黄晓亮将类似中国传统皮影戏的技法运动到摄影创作中,记录生活中的瞬间。他还通过剪纸创作摄影内容主题,将想象力和童年的游戏连结在一起。

《福到》,创作于2011年,黄晓亮作品

黄晓亮 – 诗意摄影师

“我仿佛在生命的边缘漫步,像观众一样,观察着这个我居住的并度过一生的世界。

最奇妙的是,作为旁观者的我,凝视着这个略显戏剧性的世界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历史在不断延续,而我也逐渐成为历史的一部分。就像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:人生如戏。”
黄晓亮

静夜思

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歌之一,是来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《静夜思》

他在诗中写到: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在中国文化中,月亮即亘古不变,又阴晴圆缺。它让我们漂泊不定的目光不再投向远方,而是引领我们回望内心。黄晓亮镜头中的月亮如同宇宙的罗盘,丈量离我们远去的童年时光,它是记忆,模糊了视觉的回忆与情感的边界。他将在月晕中拍摄的作品,谱写成一首诗,勾勒出一个属于黑夜的创作过程,以及围绕着他的寂静。

在他的镜头下,世界通过格子窗户这种几何图案呈现,通过将视线框定并投射至日常生活场景的方式,可以引导我们进入一种带有西方色彩的思考:关于“框架”、角度、孤独,甚至是存在的不安感。

《无题 – 第20151121号》,创作于2015年,黄晓亮作品

但让我们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语境中。这里所呈现的,是一位艺术家对自身文化传承的认同与个人经历的展现。这位摄影师注视着一个万籁俱寂的中国——一个默默耕耘、重复着每日例行的中国。比起爱德华·霍普画布上那种空寂不安的氛围,黄晓亮的作品与米友仁(12世纪画家)笔下那迷蒙山水的意境更加贴近。

因为这些“月亮之窗”所营造的,更多是一种宁静的氛围,而非悬念的铺陈。无论是工厂下班的时刻,还是被各种活动与人际逻辑切割的住宅楼,其背后的主旋律始终如一:“安静!生活还在继续,必须继续……”

在这里,夜晚并非感官错乱或目眩神迷的时刻,而是时间被戏剧化的舞台,而月亮及其化身则担任着导演的角色。也正是在这时,幸福携光而来,在“夜转为光”(福到)的逆转中高举旗帜——正如那幅名为《祝福》的黑白影像中所传达的那样。

策展人:Christine Cayol
艺术八 – 北京艺术之家创始人

黄晓亮的个人经历与艺术历程

黄晓亮1985年生于中国湖南的湘西,现在长沙和北京两地生活工作。他200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数字媒体专业。2010年,他荣获了享有盛誉的蒂尔尼奖学金,三影堂摄影艺术奖及北京今日美术馆的方军艺术奖。2011年,他还提名了Foam Paul Huf Award摄影奖。

2023年9月,他在法国里昂艺术驻留了一个月,感受这个城市的艺术气息。此次,他会在新中法大学当代艺术馆的展出众,首次呈现在里昂艺术驻留期间创作的作品。

此次艺术展是与艺术八 – 北京艺术之家共同举办。

观展时间:
周一至周五,中午12点 至 晚上 18点
隔周周六,下午13点 至 晚上 18点
展览免费开放
如您需讲解员导览,请致电或者邮件新中法大学进行预约

具体周六开馆日安排,及我们的联系方式,请见:实用信息

–> 在《夜因月而明》艺术展期间,新中法大学为小朋友们提供免费参观和小笑儿童工作坊活动
详情请见小笑儿童工作坊 – 2023秋季工坊活动安排。